湿热蒸发则肿,血气壅滞则痛也。火灼血干,虽用滋阴之剂亦不得效,以死血不去,则经脉壅塞,气血无以流通,热终不除也。
气郁即痛,不必待成热也。肿如蛇状,青苔水调涂。
大纲须分气血阴阳。又《内经》谓心移寒于肺,为肺消,饮一溲二者死,不治。
甚有三发者,亦少有。服药既愈,三两日复发者,仍用三消饮复下复汗,如前而愈,此亦常事也。
因饮食过度,醉饱之后,或感风寒,或着气恼,以致气血郁滞,饮食无以运化,填塞胸中,阴阳痞隔,升降不通。 若饮食衰少不足之证,见下劳倦篇。
下行之卫气迎上行之邪气,故其作日早也。又四肢皆禀气于胃,胃血气盛则善步,胃血气少,足少肉、善寒,渐成痿厥足痹,故足疾必用补中益气,不可不知。